顯示具有 star ter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tar ter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星際爭霸戰 闇黑無界, 友情萬歲。

‘’The needs of the many outweigh the needs of the few’’
「眾人之需重於個人之需」
Spock, 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

科幻片容易淪於天馬行空到觀眾眼皮子上,讓人在聲光齊發的情況下呼呼欲睡,系列科幻片則容易陷於窠臼,異形看到後來我總希望異形女王能直接把我的頭腐蝕掉好了,而改編重拍的系列科幻片通常都是災難,既不能討好過去的影迷,更無法吸引新一代觀眾,但第十二集STAR TREK《闇黑無界》卻是一部可以列為經典的重拍電影,我之所以這麼說不因為我是系列影迷,而是根據該片紮實的編導製作水平與傑出的演員表現。

改編自STAR TREKII: The Wrath of Khan《可汗之怒》的《闇黑無界》用「印第安納瓊斯式冒險」的開場,將艦長Kirk勇敢不羈的性格表現無遺,相對比的則是大副Spock睿智冷靜的「邏輯人生」,這兩位至交好友的個性完全不同,幾乎在每件事情上都有不同看法,卻總能相互扶持,『如果換作是他會怎麼做』?把對方的生命當作自己生命般重要地來看待,這是電影對友情的注解,也是本片改編原作的重點,相同的危機,不同的人,相同的做法。
 
不同的人

相同的做法

如果要說《闇黑無界》在哪一點上無法超越原作,可能是在於對生命與死亡探討的層面,原作當時設定的角色大多已年近半百(飾演者本人的年紀也差不多),人生際遇比新作中年輕小夥子要來的豐富,友情歷時更濃,角色編寫具有多愁善感、隨遇則安的感覺,突然出現的對手卻是一個三百多歲活跳跳的超人,也因此Kirk對可汗所為而爆發的憤怒,比新作中角色調換後Spock的憤怒來得叫人動容,但這也是新作讓我喜愛之處,編導在一定框架中進行了「物換星移」,沒看過原作的驚呼連連,看過的處處留意,瓦肯武術、意識轉移、魚雷、曲速核心、瑪可士博士等等,這些曾經出現過的劇情元素被重新安排,造就了另一部經典。

此外,上集(XI)中表現吃重的Sulu在本集中雖然戲份看似較輕,不像此前有番精彩武打演出,其實這是導演尊重原作歷史的表現,劇中Sulu代理艦長的橋段,是在鋪陳這個角色之後會有獨當一面的發展,甚至會駕駛另外一艘更先進的星艦拯救企業號跟Kirk等人(STAR TREK VI: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值得一提的還有黑人女性角色Uhura從翻譯官大變身成了英勇女打仔,相信讓許多詬病此一角色向來用處不多的人感到意外,畢竟世代不同啦!
 
Khan!!!

Khan!!!

我在前篇文章中提過,『對於一個從小學三年級就迷上STAR TREKTrekker而言,有時候生命的意義在於欣賞宇宙繼起的新冒險,無論經過了多久,你都仍可以在螢幕上看到更新更好的STAR TREK作品。』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星際爭霸戰 闇黑無界 ()),而本片結尾引用當年影集必說的片頭簡述引發我無限猜想,第十三集電影是100%肯定會有的,畢竟再過三年就是STAR TREK 五十週年紀念,是不是在此之前有可能推出新一代的電視影集呢?就讓我們昂首期待吧!


喔,這一版本的可汗,小弟很不愛。
新版Khan,到底是哪些人覺得他帥啊??

這才是帥哥啊!而且奶超大。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星際爭霸戰 闇黑無界 (導引)

歷經系列第十部電影Nemesis的票房慘敗以及電視劇「企業號」的停播後(我唯一沒看完的系列),派拉蒙公司決定「打斷筋骨顛倒勇」,替換了大部分的製作人員(過去拍攝STAR TREK團隊就像是個大家庭,即便不同系列參與的演職員也多有重疊),延攬了與STAR TREK無歷史淵源的當紅導演兼製作人JJ AbramsBad robot公司主導新片的拍攝。
 
票房失利的第十部系列電影Nemesis
JJ Abrams決定寧犯眾怒的可能,也要跟擁有廣大支持者的第二代系列(銀河飛龍)脫鉤,打算利用STAR TREK時空穿梭的老梗,將原作系列的故事安排在另一個「時空連續線」,在不破壞STAR TREK正典歷史的情況下找到最大的改變可能,但各位要知道STAR TREK是不能像蜘蛛人或蝙蝠俠那樣找人把故事重拍一次或是把男主角換成更帥氣的就可以了,關於改變STAR TREK的每一項決定,都不能與過去累計數十年的「史料」違背,否則就會被否認抵制,因為STAR TREK的一切,實際上有效且真實的存在數億人的腦海集合體中。
 
STAR TREK真實存在於Trekker的腦海集合體中
為了達成上述,JJ Abrams跟一票人找上了在Trekker心中有如摩西加上諸葛孔明般偉大神聖的Leonardo Nimoy,他本人的地位跟他在電影中所扮演的角色Spock幾乎是相等的,苦苦懇求後,Leonardo Nimoy有條件同意破例再次演出該角色,於是導演「遵照」Leonardo Nimoy的聖諭,停止了進行到一半的製作進度,為他修改劇本,因為有了他的首肯加入,就等於十戒到手,東風吹起,Trekker們基本上會主動下跪膜拜,乖乖被收服。

Spock 1960s 原作系列 
Spock 2009 第十一部電影重出江湖(他是外星人,可以活很久)

此外,在選角上也有傳承的考量,片中啟用的多位年輕演員,包括Chris Pinekirk, Zachary Quinto(Spock), John Cho(Sulu)等,在獲得演出機會之前,都獲得了原飾演者的公開認可。

搞定「內部問題」後,JJ Abrams等於穩操基本盤,電影的其他部分就能按照21世紀科幻動作片的主流模式進行了,故事節奏比過去明快許多,也有更多的武打動作場景,相對的也變得比較暴力,為了擴大市場,讓從前沒看過人都能看得懂,大幅減少了專業拗口的STAR TREK術語,電影最初的宣傳詞甚至直接挑明「這不是你老爸當年看的星際爭霸戰」’’This is not your father’s Star Trek’’


脫胎不換骨,換藥不換湯的第十一部系列電影在2009年推出後像是宇宙大爆炸般震撼了當年電影市場,成為數十年來全系列最賣座的電影,不僅獲得大部分Trekker的認可,還成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STAR TREK世界,讓Trekker的香火延續獲得了保障,也讓片商有信心再拍攝原班人馬的續集Into Darkness,我也終於可以展開正文了。

相關連接: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星際爭霸戰 闇黑無界 (序)

『宇宙,人類的終極邊疆。這裡敘述的是星艦企業號的旅程,它的五年任務,是為了要探索這全然未知的新世界,尋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這是STAR TREK 原作系列*電視影集的片頭旁白,事隔47年後再度於第十二部星際爭霸戰電影中透過新一代飾演寇克艦長的演員Chris pine口中朗朗唸出,象徵着即便導演、編劇、演員、製作公司如何更迭,經典雋永的STAR TREK故事永遠流傳着。

STAR TREK的偉大,不僅是當初對科技的想象如何影響現今世界*,更重要的是對於男女平權(第一位黑人女性擔當主角)、種族平等(除了有亞裔駕駛,外星人都能跟地球人一起工作了)、反戰和平等議題的先見之明,STAR TREK創始人Gene Roddenberry早在50年前就已經透過這部強調未來是美好的影集告訴大家要有信心,人類一定會克服不好缺陷進入一個烏托邦的世界,第十二部系列電影’’Into Darkness’’,看起來闇黑沈重,但其實是在敘述進入探索浩大無邊宇宙之前的顛簸與挑戰,藉由人性的可貴情操,航向光明未來。

對於一個從小學三年級就迷上STAR TREKTrekker而言,有時候生命的意義在於欣賞宇宙繼起的新冒險,無論經過了多久,你都仍可以在螢幕上看到更新更好的STAR TREK作品。


1960年代USS 1701 ENTERPRISE

2013年的JAMES T. KIRK

闇黑是光明的開始

原版James T. Krik,William已經80歲了吧!

2013 USS 1701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