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星際爭霸戰 闇黑無界 (序)

『宇宙,人類的終極邊疆。這裡敘述的是星艦企業號的旅程,它的五年任務,是為了要探索這全然未知的新世界,尋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這是STAR TREK 原作系列*電視影集的片頭旁白,事隔47年後再度於第十二部星際爭霸戰電影中透過新一代飾演寇克艦長的演員Chris pine口中朗朗唸出,象徵着即便導演、編劇、演員、製作公司如何更迭,經典雋永的STAR TREK故事永遠流傳着。

STAR TREK的偉大,不僅是當初對科技的想象如何影響現今世界*,更重要的是對於男女平權(第一位黑人女性擔當主角)、種族平等(除了有亞裔駕駛,外星人都能跟地球人一起工作了)、反戰和平等議題的先見之明,STAR TREK創始人Gene Roddenberry早在50年前就已經透過這部強調未來是美好的影集告訴大家要有信心,人類一定會克服不好缺陷進入一個烏托邦的世界,第十二部系列電影’’Into Darkness’’,看起來闇黑沈重,但其實是在敘述進入探索浩大無邊宇宙之前的顛簸與挑戰,藉由人性的可貴情操,航向光明未來。

對於一個從小學三年級就迷上STAR TREKTrekker而言,有時候生命的意義在於欣賞宇宙繼起的新冒險,無論經過了多久,你都仍可以在螢幕上看到更新更好的STAR TREK作品。


1960年代USS 1701 ENTERPRISE

2013年的JAMES T. KIRK

闇黑是光明的開始

原版James T. Krik,William已經80歲了吧!

2013 USS 1701 ENTERPRISE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嘴炮不是愛國

如果照網友的嘴炮邏輯,全中華民國處理外交最有guts的就是陳唐山,他天外飛來一筆就說新加坡鼻屎大的國家。

網友肆無忌憚的用充滿歧視、代表性別教育失敗的「娘娘腔」等字眼來批評總統,媒體動輒用「硬起來」這句含性影射的字眼督促國政,全民用玩ONLINE GAME的思考水準來批評政府無能,如果隨便都能組隊打別人,那世界還有和平可言嗎?

每個人都喊打,說自己願意上戰場,那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不可能開打吧?喊燒人人都好厲害。我們一方面說被國際欺負,說被大陸霸凌,另一方面歧視地說人家是菲傭國,遇到看似比我們弱的就開始大鳴大放說自己一艘船就能擊敗整個菲傭國,製表說我們有多少武器,勝!這樣好戰的行徑跟我們口中惡霸的中國又有何不同?歧視跟武力恫嚇我們也很行啊!

話說回來,誰真的關心漁民啦?多少人至今還在心痛洪先生被開殺啦?依照過去全國人民真的關心過的人命損失事件來比照,燭光呢?紀念會呢?發動捐款呢?沒有半樣啊!真關心漁民你從今天起不要吃任何不是台灣漁民捕的水產啊!大陸的、日本的、其他進口的都不吃,漁民就發財了!我們只是發洩吧?媽的,菲律賓人十幾年前打籃球多卑鄙的影片都調出來了,跟韓國人一樣XXX!還好他們沒有好看的連續劇跟智慧型手機!


菲律賓之所以是菲律賓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我們還不冷靜,不用真正「國民風範」來面對,在道德跟氣度上我們佔不到上風的,政府跟總統這次冷靜沈著的應對十分得體,不卑不亢,不掉入美中玩掌,不瘋狂報復,是我們成為亞洲穩定基石國家跟典範民主成熟社會的象徵,全民應該慶幸叫好,並且冷靜支持。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1990年代初期,天安門事件結束沒多久,政府對學生的清算還在進行,成千上萬的書籍刊物被查封,世界對中國的制裁尚未平息,那一群曾經參加過「反革命動亂」的大學生們個個噤若寒蟬,不對任何人提起這件事,家裡有點辦法的只想出國,其餘的只想賺錢,擁有個人資產除罪化剛剛發生不久,賺錢是最正確的事情。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時代設定跟上述一樣都是90年代初,但該有的時代氛圍,在電影裡全都看不到,仿佛他們的青春只有愛情,沒有對週遭變化的熱血,這樣叫抹殺青春,不是致青春。

你還以為大陸的過去是跟港澳台同步過來的。

我常感覺大陸人對二十世紀末的記憶有些遺落,他們對五十年代心有餘悸,他們對七十年代印象深刻,但是他們對於八十末九十初就有些模糊不清了,北京的朋友曾經站在長安大街上對我描述他讀書時候的北京:「我記得這裡以前有間麥當勞,然後拆了變成東方廣場」。就這樣,整個九十年代祇有拆房子跟麥當勞,群眾的記憶被更大的利益給偽裝了起來,因為和諧最重要。

但失去記憶是很可怕的,於是你看到了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樣的電影,靠著偽記憶描述1990年代大陸校園的二三事,名為致青春,卻找不到青春時的正確畫面,又大又厚的眼鏡不見了,窮學生特有的鬆垮泛黃白色內衣在男主角身上卻成了緊身的純棉貨,更別提片中不時出現的偽復古POLO衫,像是跟電影「心動」裡主角金城武借來的,拿掉偶而出現的幾面五星旗,還以為在看台灣校園片。

雖說這是愛情文藝片,應該無關「政治」,但既然要追緬某個時代,回憶起青春,就少不了要描述因為青春而對當年週遭時事的熱血與義憤填膺,許多男孩的人格魅力與女孩的大膽叛逆都是因為這些思想跟行為的突破才形成故事的,否則你拍成現代片或是男女主角在火星戀愛的奇幻故事就好了,這樣缺乏或不敢正視時代記憶根基堆疊起來的故事,讓不只是本片,而是現在大多的中國影視作品都充滿了唐突,所以只好拼命拍古裝片或是不斷向外挖掘別人的記憶片段,然後填充偽裝成自己不曾擁有遑論逝去的青春。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2013遺落戰境

在史丹利庫博力克的電影宇宙中,人類穿著笨重的白色太空衣漫步於四度空間,那是他幻想的2001年。

可惜科技的發展沒有那麼順利,2013年了,我們還是到不了木星,HAL9000尚未誕生,棺材般的睡眠艙還沒有挖掘出土,人類只好再拍一部OBLIVION遺落戰境。

在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45年後,它恢弘的設定被毫不客氣的一再複製,甚至連男主角都曾演過庫博力克的遺作,在觀影世代洗牌又洗牌之後,即便遺落戰境的劇情直白簡易了許多,還是讓某些人觀後滿是疑問,我不禁好奇,如果現在的觀眾去看近半個世紀前的「2001」,會不會受不了它緩慢怪奇的敘事語言?


將兩部電影放在一起說,除了設定元素「承襲」之外,還因片中想像的未來都在表彰一個共同的價值觀:人性的可貴與對冰冷機器的不信任。即便科技再怎麼發達,機器始終不具有人性,機器的熱漲冷縮不因情緒而產生,情感也不會因為檔案重覆寫入電子迴路而產生,靈魂不能被傳輸,雲端再高,高不過如來五指。
2013年的邊境戰境

高不過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